跳转到主要内容

苦寒行

苦寒行原文

冰峰撑空寒矗矗,云凝水冻埋海陆。

杀物之性,伤人之欲,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,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。

如此则何如为和煦,为膏雨,自然天下之荣枯,融融于万户。

《苦寒行》原文及鉴赏赏析

苦寒行原文

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(wēi)巍!

羊肠坂(bǎn)(jí)屈,车轮为之摧。

树木何萧瑟,北风声正悲。

熊罴(pí)对我蹲,虎豹夹路啼。

溪谷少人民,雪落何霏(fēi)霏!

延颈长叹息,远行多所怀。

我心何怫(fú)郁,思欲一东归。

水深桥梁绝,中路正徘徊。

迷惑失故路,薄暮无宿栖。

行行日已远,人马同时饥。

担囊(náng)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(mí)

悲彼《东山》诗,悠悠使我哀。

苦寒行赏析:

206年,曹操率兵亲征高干,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,写下了这首诗,其格调古直悲凉,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。这首诗感情真挚,直抒胸臆,毫不矫情作态。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、风雪交加的征途、食宿无依的困境。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,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。更感人的是,尽管作为军事统帅,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,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,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,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。

诗以“艰哉何巍巍”总领全篇,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“艰”字。“树木何萧瑟,北风声正悲”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,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。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,诗人又以羊肠小路、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、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。以此为铺垫,顺势提出“思欲一东归”的念想。末二句并写两面,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,渴望战争结束、实现统一的心情;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,排除万难、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。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,抒情真挚感人。

苦寒行创作背景

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(206年)春,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。建安九年(公元204年)时,高干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,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,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。为了平定北方,彻底铲除袁绍势力,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,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,又率师北上作战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周蒙 冯宇.韵语品汇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.哈尔滨市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2008年:149-151页

苦寒行译文

冰峰撑空寒矗矗,云凝水冻埋海陆。

译文:峻峭的山和大地,都被冰雪(恶势力)所覆盖。/p>

杀物之性,伤人之欲,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,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。

译文:(恶势力)杀物、伤人的恶性兴起,(我)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,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。

如此则何如为和煦,为膏雨,自然天下之荣枯,融融于万户。

译文:如此一来,百姓便无安乐。可天下自然有法则,善恶兼存。善枯则恶荣,恶枯则善荣,待到善荣之日,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。

苦寒行注释

苦寒行原文

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(wēi)巍!

羊肠坂(bǎn)(jí)屈,车轮为之摧。

树木何萧瑟,北风声正悲。

熊罴(pí)对我蹲,虎豹夹路啼。

溪谷少人民,雪落何霏(fēi)霏!

延颈长叹息,远行多所怀。

我心何怫(fú)郁,思欲一东归。

水深桥梁绝,中路正徘徊。

迷惑失故路,薄暮无宿栖。

行行日已远,人马同时饥。

担囊(náng)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(mí)

悲彼《东山》诗,悠悠使我哀。

苦寒行注释:

注释:太行山:绵延于山西、河北、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。何:多么。与下文“雪落何霏霏”之“何”意同。巍巍:高耸的样子。

注释:羊肠坂:地名,在壶关(今山西长治县东南)东南,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。坂:斜坡。诘屈:曲折盘旋。摧:毁坏、折断。

注释:罴:熊的一种,又叫马熊或人熊。

注释:溪谷:山中低洼有水处。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,此处说“少人民”,言山中人烟稀少。霏霏:雪下得很盛的样子。

注释:延颈:伸长脖子(远眺)。怀:怀恋,心事。

注释:怫郁:愁闷不安。东归:指归故乡谯郡。作者谯(今安徽亳县)人,在太行之东,故云“一东归”。

注释:绝:断。中路:中途。

注释:薄暮:黄昏。

注释:担囊:挑着行李。行取薪:边走边拾柴。斧冰:以斧凿冰取水。糜:稀粥。

注释:悠悠:忧思绵长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