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
饮酒·十八

饮酒·十八原文

子云性嗜酒,家贫无由得,

时赖好(hào)事人,载醪(láo)祛所惑。

(shāng)来为之尽,是谘(zī)无不塞。

有时不肯言,岂不在伐国。

仁者用其心,何尝失显默。

饮酒·十八译文

子云性嗜酒,家贫无由得,

译文:子云性嗜酒,家贫无由得。杨雄生来好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

时赖好(hào)事人,载醪(láo)祛所惑。

译文: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,带着酒肴请教释惑,才能有酒喝。

(shāng)来为之尽,是谘(zī)无不塞。

译文:有酒就饮尽,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。

有时不肯言,岂不在伐国。

译文:当然,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,不肯说。

仁者用其心,何尝失显默。

译文: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,当言则言,不当言则不言。

饮酒·十八注释

子云性嗜酒,家贫无由得,

注释:子云性嗜酒,家贫无由得。

时赖好(hào)事人,载醪(láo)祛所惑。

注释:时:常常。赖:依赖,依靠。好事人:本指喜欢多事的人,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。载醪:带着酒。祛所惑:解除疑惑问题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说扬雄“家素贫,耆(嗜)酒,人希至其门。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”。

(shāng)来为之尽,是谘(zī)无不塞。

注释:觞:饮酒。是谘:凡是所询问的。无不塞: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。塞,充实,充满。

有时不肯言,岂不在伐国。

注释:伐国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:‘吾欲伐齐,如何?’柳下惠曰:‘不可。’归而有忧色,曰:’吾闻伐国不问仁人,此言何为至于我哉!’”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。

仁者用其心,何尝失显默。

注释:用其心:谓谨慎小心,仔细考虑。失:过失,失误。显默:显达与寂寞,指出仕与归隐。畴昔:往昔,过去。

标签

饮酒·十八作者

陶渊明简介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