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
《戏答元珍》原文及鉴赏赏析

戏答元珍原文

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

残雪压枝犹有桔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
夜闻归雁(yàn)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

曾是洛阳花下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(jiē)

戏答元珍赏析:

残雪压枝犹有橘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
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,但琢磨很细,意脉完足,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。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。据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引《西清诗话》,他曾对人说:“若无下句,则上句不见佳处,并读之,便觉精神顿出。”后人也说它“起得超妙”。这两句一果一因,语气连贯;次序上先以“疑”领起,引出对于“疑”的解释,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;另外,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。所以,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,其实写得很讲究。全诗的关系,也是一联紧接一联,意脉含蓄而绵细。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、断续或跳跃的衔接,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,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。

这首《戏答元珍》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,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(1036年)。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(今湖北宜昌)县令,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(字元珍)交好。丁曾有诗赠欧阳修,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。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;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,写出残雪累累、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。后两联抒情。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;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,稔熟洛阳牡丹,今日山城野花虽晚,但自己全不在意。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,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。正是在这一点上,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。

《戏答元珍》原文及鉴赏赏析相关内容

戏答元珍原文

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

残雪压枝犹有桔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
夜闻归雁(yàn)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

曾是洛阳花下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(jiē)

戏答元珍译文
戏答元珍原文

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

残雪压枝犹有桔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
夜闻归雁(yàn)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

曾是洛阳花下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(jiē)

戏答元珍译文:

译文: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,已是二月,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。残雪压枝犹有橘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,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;寒冷的天气,春雷震动,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。

译文:夜间难以入睡,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;病久了又逢新春,眼前所有景色,都触动我思绪如麻。

译文: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,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,又有什么可以感伤,可以嗟讶?

戏答元珍注释
戏答元珍原文

春风疑不到天涯,二月山城未见花。

残雪压枝犹有桔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

夜闻归雁(yàn)生乡思,病入新年感物华。

曾是洛阳花下客,野芳虽晚不须嗟(jiē)

戏答元珍注释:

注释:天涯:极边远的地方。诗人贬官夷陵(今湖北宜昌市),距京城已远,故云。山城:亦指夷陵。残雪压枝犹有橘,冻雷惊笋欲抽芽。残雪: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。冻雷:初春时节的雷,因仍有雪,故称。

注释:“夜闻”二句一作“鸟声渐变知芳节,人意无聊感物华”。归雁:春季雁向北飞,故云。感物华:感叹事物的美好。物华:美好的景物。

注释:冻雷:寒日之雷乡思:思乡、相思之情物华:自然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