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原文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原文相关内容

《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》原文及鉴赏赏析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原文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赏析:

这是一首登临之作,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,总之是太行、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,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,气象十分荒凉。

上片以“茫茫大块洪炉里”开头,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,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,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。同样,在点出眼前的废垒遗台时,复用“古今多少”的感慨,又将时间从眼下的登台时分有意识地无限扩展。这种苍茫、深沉的心绪,使读者自然而然体会到作者登临所览的荒败,且意识到此非天然而乃人为,也即是政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结果。

下片“太行如砺,黄河如带”借用了“带砺山河”的成语,而又是登览的实景,“等是尘埃”便带上了总结和象征的双关意味。从总结的一面说,作者登临之古台台势高拔,迥出地表,远方的太行山脉与黄河长流,都分别变成了小小的磨刀石及细带子,那么处在视野中的人间景物,就更微茫若尘,“等是尘埃”正是一种张大形势的说法。从象征的一面说,“尘埃”微不足道,处在微尘中的世界也不值得去认真看待。既然山河会因人事的兴废而“寒灰”、而“尘埃”,那么时光的流逝、万物的变化又有什么可叹惜的呢。下片的前三句回照空间,后三句回照时间,再度从扩张的境界中充实了上片的感慨。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创作背景

元代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刘因拜为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,不久因母疾辞归,专研理学,该小令就创作于此时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赵其钧.《元曲举要 》: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4年:33页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译文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
译文: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,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?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,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,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。
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
译文:放目远眺,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,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,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。用不着更生悲叹,说那花儿开了又落,春天去了又返。

人月圆·茫茫大块洪炉里注释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
注释:大块:大地,大自然。洪炉:造物主的冶炉。垒:用于战守的工事。太行:山脉名,在黄河北,绵亘山西、河南、河北三省。
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
注释:砺:磨刀石。黄河如带:意谓即使黄河变成了狭窄的衣带,泰山变成细平的磨刀石,国祚依然长久。后人因有“带砺山河”的成语。等是:同样是。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,老
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
诗句注释:

大块:大地,大自然。洪炉:造物主的冶炉。垒:用于战守的工事。太行:山脉名,在黄河北,绵亘山西、河南、河北三省。

诗句译文:

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,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?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,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,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。

太行如砺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
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
诗句注释:

砺:磨刀石。黄河如带:意谓即使黄河变成了狭窄的衣带,泰山变成细平的磨刀石,国祚依然长久。后人因有“带砺山河”的成语。等是:同样是。

诗句译文:

放目远眺,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,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,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。用不着更生悲叹,说那花儿开了又落,春天去了又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