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
牡丹

牡丹原文

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

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(zhāo)霞。

《牡丹》原文及鉴赏赏析

牡丹原文

锦帏初卷卫夫人,绣被犹堆越鄂君。

垂手乱翻雕(diāo)玉佩,折腰争舞郁(yù)金裙。

石家蜡烛何曾剪,荀(xún)令香炉可待熏(xūn)

我是梦中传彩笔,欲书花叶寄朝云。

牡丹赏析:

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。开头借用《典略》典故,以锦帷乍卷、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。次句用《说苑》典故,原典是鄂君举绣被拥越人,此谓“绣被犹堆越鄂君”,清人马位《秋窗随笔》及桂馥《札朴》已指出其为误用(桂谓当为“楚鄂君”)。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,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,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。“犹堆”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,与“初卷”相呼应。

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。垂手、折腰都是舞名,亦指舞姿。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;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。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,佩饰翻动,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,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,摇曳多姿的形象。

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,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。“石家蜡烛何曾剪”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,却无须修剪烛芯。“何曾剪”西晋石崇豪奢至极,用蜡烛当柴,烛芯自不必剪。“荀令香炉可待熏”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,岂待香炉熏烘。据说荀彧到人家,坐处三日香。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,荀令自然身香,所以说“可待熏”。

尾联写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,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,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,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,寄给巫山神女。梦中传彩笔,典出《南史·江淹传》,这里反其意而用之,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。

这首诗构思巧妙,借物比人,又以人拟物,借卫夫人、越人、贵家舞伎、石家燃烛、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、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,使牡丹的情态毕现。最后诗人突发奇想,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。明写牡丹,暗颂佳人,一实一虚,别具一格,令人回味无穷。

牡丹创作背景

徐凝,约813年前后在世,与施肩吾、白居易、元稹友善,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,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,以“千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”之句,为白所赏,被白举荐。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(831--833年)间曾游洛阳,与白居易等相唱和,此时疑为此间所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杨茂兰,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,中国展望出版社,1985年04月第1版,第20页

2、贾炳棣编著,咏牡丹诗词精选,金盾出版社,2008.8,第30页

牡丹译文

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

译文: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,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。

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(zhāo)霞。

译文: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,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。

牡丹注释

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

注释:牡丹:属毛茛科植物,又名木芍药、洛阳花,初夏开花,单生,大朵,一般有红、白、紫三色。占断:占绝。独占的意思。好物华:美好的景物。

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(zhāo)霞。

注释:洛川神女,即“洛神”。三国魏曹植作有《洛神赋》。洛川:洛水。破:突破,超出、胜过的意思。

牡丹作者

白居易简介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