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到主要内容

浪淘沙·其二

浪淘沙·其二原文

洛水桥边春日斜,碧流清浅见琼(qióng)(shā)

无端陌上狂风疾,惊起鸳(yuān)(yāng)出浪花。

《浪淘沙·其二》原文及鉴赏赏析

浪淘沙·其二原文

洛水桥边春日斜,碧流清浅见琼(qióng)(shā)

无端陌上狂风疾,惊起鸳(yuān)(yāng)出浪花。

浪淘沙·其二赏析:

洛水桥边春日斜,碧流轻浅见琼砂。无端陌上狂风急,惊起鸳鸯出浪花。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。首先是“桥”。其次是“春日”,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。“日斜”则意味着恩惠渐少。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,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。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。

浪淘沙·其二译文

洛水桥边春日斜,碧流清浅见琼(qióng)(shā)

译文: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,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。

无端陌上狂风疾,惊起鸳(yuān)(yāng)出浪花。

译文: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,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。

浪淘沙·其二注释

洛水桥边春日斜,碧流清浅见琼(qióng)(shā)

注释:洛水:黄河支流,在今河南省西部。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),刘禹锡奉调到洛阳,任职于东都尚书省,约两年。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,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。此首言及洛水桥,应是在洛之作。琼砂:美玉般的砂砾。

无端陌上狂风疾,惊起鸳(yuān)(yāng)出浪花。

注释:无端:无缘无故,突然间。

标签

浪淘沙·其二作者

刘禹锡简介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